首页 > 行业资讯
行业资讯

不良资产处置的三种必备逻辑,哪一个最重要?

2025-08-29

近年来,不良贷款的持续增加已经显著侵蚀了银行的盈利基础,不良资产处置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。金融机构、律师等都想分一杯羹,但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这可是难上加难。

所以,不论你是刚刚入行的“不良小白”,还是已经辗转多年的“老油条”,都必须树立“价值思维”,充分认识不良资产处置的价值贡献度。快跟着小编一起看看不良资产处置需要哪三种必备概念与逻辑吧~~

不良资产处置有什么意义

第一,不良资产是有价值的资产

资产良与不良,其实是相对定价与未来现金流的关系而言的,只要定价精准合理,能够真实反映资产的潜在价值,这块资产就不应该被打上“不良”的标签。不良资产从业者应该进一步树立“不良资产是有价值资产”的理念,不良资产虽然是风险高、损失大,但是具有不同回收价值,关键是要经营管理得当,以最大限度获取价值回报。已上市资产管理公司的信息披露显示,不良资产业务的回报率高达30%,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良资产的内在价值。

第二,不良资产处置是创造价值的经营行为

当前,盈利增速持续下滑是银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。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要从“开源”入手,通过经营转型,开拓新的市场、客户和业务,但也要注意在“节流”上做文章,特别是加强不良资产处置工作,尽可能降低资产损失。可以说,破解利润、不良、拨备不确定的三角难题,不良资产处置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还要看到,当前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着新的环境。

第三,不良资产处置是商业银行化解金融风险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

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过程,既是风险化解的过程,也是信贷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。一方面,通过灵活运用包括债务重组、批量转让、证券化、债转股等在内的多种不良资产处置创新方式,可以快速降低不良率,净化资产负债表,防范区域性、系统性金融风险,这一点在不良贷款生成率较高的时期尤为重要;另一方面,实施不良资产处置,有利于腾出信贷资源和监管资本,并将其投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、有生命力的行业和企业,有利于推动重点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整合,从而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
必须运用投行思维提升不良资产处置

一般而言,不良资产都是银行经营的产物,但处置不良资产不能仅仅考虑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,而是要更多地运用投资银行的理念、工具、模式,联通各个市场、整合各种资源、吸引各类风险偏好的投资者,最大限度地发掘不良资产的潜在价值。

一、审慎筛选债转股企业名单

按照指导意见确定的发展前景良好、技术先进、能够盈利、无不良记录四个条件,按照债务人企业所属的不同产业行业、拟转股企业的行业定位和发展阶段、债权资产的风险类型,建立潜在目标客户项目库。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政策导向、因负债率过高而暂时处于困难状态的企业,优先选择逾期、次级和关注类贷款。

二、做实专业平台机构

出于效率、资金等考虑,银行一般会选择新设资产管理公司,作为实施债转股的专业平台机构。在平台建设上,要注重充实专业人才,完善运作模式和风控机制,提高经营效能。农业银行率先研究筹备银行债转股实施机构,拟设立农银资产管理公司,注册资本金100亿元人民币,专司债转股业务。

三、稳妥推进债转股项目实施

坚持试点先行、摸索前进,结合参与各方的意愿和能力,成熟一家、实施一家,防止一哄而上。

四、精准运用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

资产证券化可以打通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,是有效处置不良资产的创新型手段,在国际上也不乏成功的先例。20世纪90年代,美国重组信托公司(RTC)运用证券化方式,累计处理不良资产4500亿美元;韩国资产管理公司(KAMCO)也采用证券化方式,处置不良资产44万亿韩元。2015年国内不良资产处置证券化重启,为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开辟了一条新通道。

五、合理运用债务重组模式

在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中,债务重组是一种传统的处置方式。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,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借鉴投行思维,充分发挥银行客户资源广、企业经营情况较为熟悉等优势,通过引入并购方、变更出资人等方式进行兼并重组,优化股权结构、盘活存量资产、化解过剩产能,在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,有效化解不良债权风险。近几年,农业银行通过债务重组方式,重组不良债权2806亿元,覆盖钢铁、水泥等十余个产能过剩行业,涉及企业3022户,有效“活化”了金融资源和产业资源。此外,商业银行还可以在监管部门政策指导下,通过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等创新方式,进一步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,提升处置能力。

需要正确处理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关系

一、正确处理处置创新与风险管控的关系

不良资产处置本身是化解风险的,但如果管控不到位,也能引发次生风险。特别是处置创新会涉及新领域、新业务、新流程,有时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。如果把关不严、操作失当,不排除诱发新的风险的可能。银行必须确保创新实践始终在法制化轨道上运行,始终做到审慎、稳健、合规。

二、正确处理市场化处置与自主清收的关系

在批量转让、证券化、收益权转让等市场化处置方式下,可以实现快速“出表”,但银行损失较大。一般来讲,市场化快速处置方式的回收率要低于自主清收。因此,银行不能过分依赖市场化处置,而是要综合考虑不良管控和经营利润两个方面,在处置速度和处置收益上寻求最佳平衡点,立足自身清收,用好市场化处置方式,形成最佳的处置方式组合。

三、正确处理服务实体经济与维护金融债权的关系

银行处置不良资产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,不能一味抽贷压贷,而是要从服务实体经济的大局出发,与企业一起想办法共渡难关,努力帮助那些基本面尚可的企业走出困境,发展壮大。但与此同时也要坚决守住底线,对各种形式的逃废债行为保持高度警惕,加强与金融同业、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,有效发挥金融债权人委员会作用,切实维护金融债权,保护存款人利益。

总之,不良资产处置已经迎来了新风口,尽管不良资产的业务面很宽,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投行们、资产管理者们相继进入这一领域,也很难避免同质化竞争。未来不良资产投资领域的从业者们,只有结合自身突出优势,在地缘、行业、合作伙伴上寻找机会,且要紧跟市场步伐,持续创新业务模式才是赢得这一轮风口的关键因素。

来源:诠资管

免责声明: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,侵删。

© 2025 中鼎元品拍辅科技有限公司  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10088号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